【三下乡·峨眉寻根】向母校献礼,重走交大路——社会实践团工作简报2

2011-08-22 15:26:43 来源: 437ccm必赢国际本科生新闻中心 分类:学生天地 阅读量:

2011年8月3日,我院与地学学院赴峨眉山市社会实践团开始了第二天的社会实践工作。

上午8:00,社会实践团来到明诚堂、青年茅以升像、詹天佑像、图书馆、157阶、风洞实验室等峨眉校区标志性建筑前合影留念,并向峨眉校区学生、老师以及当地居民了解当时峨眉校区建校情况和我校杰出校友的趣闻轶事。青年茅以升像展现了现代桥梁先驱青年时的风采,明诚堂激励了一代代求学报国的交大学子、传承了“尽言报国、节义千秋”的民族精魂,157阶昭显了峨眉校区的盘曲地形以及当时建校之艰难,风洞实验室也代表性地突出了我校现阶段试验设备的完备。最后,社会实践团队员还在扬华碑前拉出“穷千里览群小辉煌交大扬威名挂云帆济沧桑英杰学子庆华诞”的横幅为交大115周年校庆献礼。

下午,社会实践团走访了当地群众以及学校职工。经一番调查了解,未建校前,峨眉校区周围一片荒凉,建校可谓“开荒辟野、依山而建”。据91岁高龄的当年峨眉建校建筑队队长任师傅介绍:“峨眉的地形很背,四周很荒凉,根本就没有住宿的地,只能常年搭帐篷。所以当时大家都不愿意过来,但是国家需要我们就过来了。”之后我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将校区自唐山远迁峨眉,1989年又有计划地从峨眉搬迁至成都九里校区,前后历经百年更迭才形成我校现在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格局。

据周边地区市民林女士介绍:“现在刚建校时的建筑房已经拆的差不多了,你们现在看到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都是翻新的,只剩下邮局附近的11阶、12阶,在那里你们还可以看到文革时代的标语。”从峨眉建校时一片荒凉到一校两地三校区的稳固办学格局,交大自六十年代至今的变化,于此可见一斑。

供稿:2011年土木、地学学院赴峨眉校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来源: 437ccm必赢国际本科生新闻中心